匈牙利专家积极评价中国疫情防控决策******
新华社布达佩斯1月5日电(记者陈浩)匈牙利专家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在新冠疫情初期的反应,并对中国政府近期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中国疫情的发展态势持乐观态度。
匈牙利萨佐德韦格研究所政治分析中心主任基塞伊·佐尔坦表示,中国在新冠疫情初期应对良好,通过全国性的大规模隔离措施遏制了病毒传播,并研发出自己的疫苗。
基塞伊表示,中国出口大量包括口罩、防护服、注射器在内的防护和医疗设备,并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援助和出口大量疫苗,为全球应对新冠疫情做出重大贡献。
他说,中国在全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超过90%时做出重新开放边境的决定,这并非不负责任。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当疫苗接种率仅为70%左右时,它们就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我对中国政府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中国疫情的发展态势持乐观态度,因为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而中国的组织能力、中国人民的纪律性以及中国经济的运行水平,都为抗击疫情新阶段提供了必要工具、公共合作和后勤保障。”基塞伊说。
匈牙利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前所长伊诺陶伊·安德拉什表示,中国明白复杂问题需要综合性的解决方案,这是值得借鉴的。
伊诺陶伊说,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领导人应该合作应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与经验值得重视,它在应对巨大挑战时的韧性和适应能力已被历史所证明。
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言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杜燕 刘文曦)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化遗址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管理等建言献策,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增强大国首都文化软实力。
“要以高度的历史担当,加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来自文化艺术界的新委员杨家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馆长,他称,北京城是中国都城发展的杰出典范,是“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集中体现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集中承载地,因此要全面系统地加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既要系统梳理并保护好各类文物,也要保护各类建筑遗存,还要保护历史水系、道路等遗存。
在他看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还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民生的关系,不能忽视生活在这里的人。协调好城中居民生活,调动其保护意识,使其成为景观中动态活力的一部分,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应有之义。
“东胡林遗址是探讨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的最重要考古发现,是中华民族雄踞欧亚大陆东部的基础保障。由于种种原因,遗址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进展缓慢,遗址保护现状与其世界级科学价值和巨大影响力很不相称。目前,遗址的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民盟北京市委秘书长严为呼吁加大力度实施保护利用。
东胡林人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清水河北岸,是继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旧石器文化遗址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严为建议,北京市政府把加强遗址保护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将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深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此带动遗址保护利用升级工作。同时,要加强对遗址利用的专题研究和规划,运用现代技术,扩大发掘面积或调查新的同期考古遗址并进行发掘,为后续建设国家文化遗址公园和主题博物馆奠定基础。同时,要借助主流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将东胡林遗址文化推向世界,有效扩大中华优秀文化影响力。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利慧谈到,目前没有进入非遗名录的民俗文化多少受到冷落或忽视,建议北京进一步完善首都非遗的保护机制,以切实推进其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也为国内以至国际的非遗保护提供“北京样本”。
她认为,可以鼓励“非遗在社区”的理念和相关实践,彰显非遗与民众活生生的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更有利于维护和营造非遗传承发展的良好生态。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对各地的完整非遗资源,不仅仅是代表作项目,开展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建档保护。同时,打造数字化的“北京非遗之旅”文化地图,规划设计数字化的“北京非遗之旅”,让北京的普通百姓和传承人讲述非遗故事,任何人按图索骥亲临传习所现场,实地观摩其技艺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非遗的独特魅力。
根据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将立足文化自信自强,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更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