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返程火车票开抢 请收好这份出行指南******
中新网1月13日电(中新财经 葛成)2023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不少人已经踏上归家的旅途。今年春运,按照火车票提前15天发售的安排,今日,1月27日(正月初六)的火车票将正式开售。
今年春运期间天气怎么样?乘车前要注意点啥?返程高峰在哪天?出发前可以先看看这些核心信息。
1月27日前后将出现首个返程高峰
据春运工作专班副组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介绍,今年春运期间,1月27日(正月初六)和2月6日(正月十六)前后将出现两个返程高峰。
1月27日和2月6日对应的火车票开售日期分别为1月13日和1月23日。
从时空分布看,节前以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及主要劳务输出省迁移为主,探亲流、务工流叠加,客流强度有所提升;节后则以主要劳务输出省及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聚集为主,返程客流相对错开。
这些地方冷冷冷!出行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春运期间的天气状况如何?
据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方翔介绍,今年春运的开始阶段恰逢三九四九(1月9至26日),三九四九在民间又往往被认为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阶段。预计2023年春运期间(1月7日至2月15日)我国北方大部及华南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全国降水整体偏少,东北等地偏多。
方翔提示,春运返乡及出行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各地出行人员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二是新疆、内蒙古、东北地区以及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将有降雪或雨夹雪,以及有强冷空气影响,出行需防范降雪、降温、道路湿滑和大风天气的不利影响;
三是黄淮、西南地区东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要防范雨转雨夹雪、低能见度和道路湿滑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或山区驾车出行人员要注意防范雨雪冰冻和道路湿滑的不利影响;
四是在江河湖面及沿海活动的朋友需注意大风天气的不利影响。
针对影响春运的暴雪、寒潮大风、低温冰冻、大雾等灾害性天气,中央气象台将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也建议旅客出行时及时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信息,防范不利天气的影响。
换乘需关注12306通知 站内便捷换乘车站增至100个
节假日、春运等出行高峰期间,旅客有时无法买到直达车票。为方便旅客出行,铁路部门推出接续换乘服务,旅客可以购买联程票前往目的地。
在换乘过程中,有旅客因列车晚点、取消等原因影响后续行程,遇到这样的情况应当怎么办呢?
国铁集团介绍,在旅客出行信息服务方面,铁路部门在全国3200余组动车组列车上推行铁路畅行扫码服务,旅客通过扫描座椅扶手上的“铁路畅行码”,可顺畅查询列车正晚点、运行位置、接续车次、交通接驳等出行服务信息,还可以办理餐饮选购、补票升席、查找遗失物品等业务。
同时,铁路部门完善铁路12306消息通知机制,及时向已购票并预留了准确联系方式的旅客,精准推送列车停运和变更信息,方便旅客掌握列车开行动态,以便合理安排行程。
在站车服务方面,因铁路责任或不可抗力造成旅客退票,联程车票可一并办理退票,而且免收退票手续费。旅客在办理补票、变更等业务时,不再收取手续费;同时扩大非高峰方向票价折扣优惠列车范围。
在中转换乘服务方面,全国站内便捷换乘的车站由过去80个增至100个,旅客在春运期间换乘更加方便。
注意!这类消毒用品不能带上火车
春运期间,不少旅客会随身携带消毒用品。
在国家铁路局、公安部发布的《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中,明确将“酒精”列入禁止目录。
铁路部门提示,旅客在旅途中如有消毒需求,可使用消毒湿巾、消毒棉片等替代。
需要注意的是,消毒凝胶属于“含易燃成分的非自喷压力容器日用品”,在安检中是“限制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每位旅客限带1件,而且单体容器容积不能超过100毫升。(完)
重点机构和场所加强健康监测和早期干预******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㊼】 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但一些人员密集、老年人等脆弱人群集中的机构和场所,仍然不可大意。 “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后,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仍然是防控重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场所高风险人群较多、人员集中,疫情传播风险大,要加强健康监测和早期干预,确保重症高风险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转诊、及时救治。商超、物流、餐饮、交通等行业从业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及时报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1月1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对重点机构和场所开展健康监测 “乙类乙管”后,哪些机构和场所是疫情防控的重点?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重点机构主要包括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学校、邮政快递、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主要有客运车站、商场超市、农贸(集贸)市场、餐饮服务单位以及沐浴服务单位等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这些机构和场所应落实好单位防控责任和个人的疫苗接种、自我防护、健康监测、环境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等措施。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密集,一旦有传染源引入,短期内易造成传播扩散。“在落实好重点机构和场所常规防控措施下,要通过开展健康监测以及抗原或核酸检测,及早发现疫情。”常昭瑞说。 那么,如何加强监测? 常昭瑞指出,对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的场所,每日至少要开展两次全体人员的体温检测和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监测。根据机构是否采取封闭管理,对机构内工作人员和被照护人员分类开展定期核酸或者抗原检测。如果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采取核酸或者抗原检测。医疗机构重点要做好重症高风险住院患者的抗原或核酸检测,及时发现和管理感染者,降低疫情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和扩散。其余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工作人员要加强监测,出现症状时要及时进行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 制定商场超市等场所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春节期间,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客流量比较大,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一级巡视员耿洪洲介绍,商务部在加强市场监测预警,指导商贸流通企业加大备货力度、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的同时,严格按照“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制定了商场、超市、农贸(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明确防控制度、环境卫生、员工卫生防护等要求,指导行业做好防控工作。 要防控疫情,首先得做好自我防护。耿洪洲说,要做好员工自我健康监测,如有相关症状,要及时报告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员工需要完成疫苗加强接种,实现“应接尽接”;员工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穿戴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引导顾客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同时,加强环境卫生消毒。 此外,提倡无接触服务。“鼓励顾客优先采用扫码付款方式结账,尽量减少人员接触和排队时间。鼓励线下与线上购物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即时零售、网订店送等服务。”耿洪洲说。 养老机构做到关口前移 “现在全国有4万多个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220多万人,一旦养老机构发生感染,容易形成聚集性感染,而且老年人感染后,重症风险比较高。”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指出。 那么,养老机构如何做好防护,实现老年人“保健康、防重症”? 李邦华说,要做到关口前移。 他介绍,养老机构要每天至少两次健康监测和每周两次核酸或抗原检测,做到老年人疑似新冠感染症状的“早发现”,以及养老机构阳性人员的“早发现”。落实老年人分类分级健康服务,为老年人配备必要的血氧仪和吸氧设备,做到老年人重症前期“早识别”。发挥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和定点协议医疗机构的作用,储备相应药物,通过远程或者上门服务,做到老年人诊疗的“早干预”。健全养老机构感染者的转运机制和就医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 当前,一些长期封闭管理的养老机构面临很多困难。对此,李邦华表示,要加强养老机构的纾困,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安全有序进行轮换和休整,同时加强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和老年人的关心关爱。 “尤其是春节来临之际,要加强心理疏导和春节相关活动安排,同时推动各地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养老机构纾困政策,帮助养老机构渡过难关。”他说。 (光明日报北京1月11日电)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04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凤凰彩票地图 |